图为陕建承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资料图片
■ 干活拼、抢市场拼,个体拼、群体拼,自上而下拼、自下而上拼。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式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已深深融入陕建的文化基因之中。这基因传承于那段痛苦的历史记忆。对于年轻一代的陕建人来说,也许并不清楚那段历史意味着什么,但却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鼓舞着,齐步向前
■ “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是陕建的价值观。共赢是建立在让对方利益得到保障基础上的共赢,是建立在长远合作基础上的共赢。市场竞争中的零和博弈,不是共赢,而是多输
■ 陕建就像人一样,总体上看起来精气神不错,但体制机制也有许多“亚健康”。实现企业整体上市,着眼于规范运营,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通过上市来一次彻底体检,祛除那些阻碍企业发展的“亚健康”因素,让陕建成为一家管理规范、受人尊敬的现代化企业
■ 进入新阶段,立足双循环,陕建全身都“动”起来,像八爪鱼一样,统筹谋划,伸展肢体,牢牢吸附于省内、省外、国外三大市场
■ 陕建高度重视2万多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更加注重近50万农民工队伍建设。在他们看来,农民工也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传统建筑业的升级与传统建筑工人的转型应该是同步进行的
在陕西规上企业的“大个子”中,陕西建工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陕建)有其鲜明特点:非能源企业、71年发展史、整体主板上市、正由中国500强向世界500强发起冲击。
一个“盖房子”的老把式,是如何把房子盖到陕西、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个“垒砖头”的“专业户”,是如何从单一房建拓展到公路桥梁、城市轨道、石油化工、核电光伏、水利环保等多个领域,成长为中国建筑行业领军者?一个聚集数十万农民工的“包工头”,是如何建立自己稳定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
7月中下旬,记者走进陕建,探寻其发展密码。
改革:从闯到创,紧盯市场谋发展
西安火车站改造工程项目刚刚竣工,一群80后、90后项目经理最想做的事,是相约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告别这带着高强度心理压力工作的17个月。
在陕建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一个字——“拼”。干活拼、抢市场拼,个体拼、群体拼,自上而下拼、自下而上拼。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式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已深深融入陕建的文化基因之中。
这基因传承于那段痛苦的历史记忆。对于年轻一代的陕建人来说,也许并不清楚那段历史意味着什么,但却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鼓舞着,齐步向前。
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陕建也曾一度跌入谷底:改革的春风,使得陕建从长期的政企不分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但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一方面,企业依旧沿袭“计划内建设项目施工主力”传统计划模式思维,坐等项目上门;另一方面,民营建筑公司迅速兴起,因其体制机制灵活,陕建在省内“一统天下”的地位开始动摇。
很快,陕建从“皇帝女儿不愁嫁”变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
“当时企业找不来活,发不下工资,职工大量下岗。”时任陕建七建集团青海公司财务科长,现任陕建七建集团董事长的赵伟说,到2000年,陕建下属企业亏损面超过30%,拖欠职工工资6.5亿元,42%的职工下岗。2001年企业负债逾16亿元。
此时的陕建处于“休克”状态,一度难以为继。
作为计划体制的“宠儿”,国有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弄潮儿”?这是陕建,也是所有国有企业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市场的棒喝击醒了陕建。
“扛不住的人走了,留下来的总要活下去。”赵伟说,怎么办?只有向前闯,先爬起来站起来,再走起来跑起来。
只有思维变道,发展才能驶上“快车道”。陕建义无反顾地迈出从“计划”到“市场”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踏着国家改革的时代鼓点。
多揽活、干好活。现在陕建50岁以上的中层干部都有过上门求人找活干的经历;坚守着“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的合作理念;树品牌,“粗粮细做”是陕建对每一个工程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工程质量“吹毛求疵”要求的最佳写照。比如,卫生间贴砖一般只要贴实贴牢足矣,可陕建的标准是地砖、墙砖、吊顶三缝对齐在一条线上;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干部聘任制、混改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内生动力;把党支部建立在项目上,拼尽全力,把活干好,用现场换市场,陕建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不仅在省内打出了名气,也站稳了省外市场,更闯进了国外市场。
截至目前,陕建在建项目共计2500个,其中省内1660个,几乎涵盖省内所有重点项目工程;在省外,项目遍布31个省(市、区)。与此同时,陕建海外布局已构建了东南亚及南太平洋、中亚及南亚、中东、西非、中非、南非六大经营区域,遍及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
159万平方米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677天竣工、9天9夜建成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17个月完成西安火车站改造,这一个个创造奇迹的陕建速度背后是陕建质量的有力支撑。截至目前,陕建先后捧回被称为中国建筑业界的“奥斯卡”——鲁班奖小金人72座,获奖规模比例全国第一。陕建自行编制的《创建鲁班奖细部做法》,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向全行业推广学习。该书多次出版,已成为行业创建鲁班奖工程的标配。
进入新阶段,立足双循环,陕建全身都“动”起来,像八爪鱼一样,统筹谋划,伸展肢体,牢牢吸附于省内、省外、国外三大市场。
——巩固省内市场“主战场”地位,打造省内属地合作升级版。从“向外扩”到“向下沉”,从战略合作到股权合作,从建设属地到投资属地、服务属地,陕建在省内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陕建在省内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2%。
——从全面撒网到紧跟国家战略,从倚重西部到深耕东部,从单一项目合作到深融当地的属地化合作,陕建纵深推进省外市场属地化和区域化,握指成拳。上半年,陕建省外市场完成合同签约额428亿元,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山东半岛、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市场份额超过70%。
——借助“一带一路”新机遇,海外市场走深走实。从“借船出海”到“联合出海”,从多点开花到区域推进,从传统非洲市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陕建海外项目实现从低端向中高端的嬗变,成为“海外陕西”的领跑者。上半年,陕建国外合同签约额同比增长165.82%。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是在陕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一代代陕建人传承中,这团火从未熄灭。
创新:由线到网,围绕主业打造立体产业生态圈
改革犹如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着陕建加速发展。
陕建2007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2018年突破千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建成千亿企业”目标,成为陕西第四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国有企业。
有钱了,有人建议可以投资做一些赚钱快的产业。董事长张义光始终很坚定:“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抓住实体经济不放松。只有聚焦主业——建筑领域深挖细耕,多元化布局,做深产业链,企业才能根深叶茂。”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建深入分析市场供给侧的新变化,树立“大基建”理念,全方位拓宽市场领域。2014年以来,陕建先后进入核电、光伏、风电、地下管廊、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2017年10月,陕建收购控股内蒙古最大的花岗岩矿,进入石材生产领域。2017年11月,陕建自购“开元号”盾构机,进入地铁隧道领域。2018年1月,陕建整合成立装饰、钢结构两大集团,进军专业市场高端领域。2020年,陕建成立能化工程集团,重组陕建化建工程公司和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全面发力石油化工领域。截至2020年,陕建非房建市场份额占企业营收近四成,调结构红利凸显。
为支撑企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融资能力,陕建引进6家金融机构完成81亿元债转股,银行授信规模超过1400亿元。与此同时,陕建组建了产业投资、融资租赁、投资担保、基金管理等投融资平台,现累计投资突破170亿元,带动施工总承包项目1700亿元……
没有落后的产业链,只有落后的思维。横向拓宽专业领域,陕建实现从传统房建向公路桥梁、地铁、钢结构、水利、高速公路、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延伸,截至目前,陕建已形成“9(建筑)+4(市政)+1(公路)+1(石化)”特级资质体系,数量居全国省级建工第一。纵向延伸产业链条,陕建积极打造物流、劳务、地产开发、物业、供应链金融五大新板块,实现勘察、设计、施工、采购、运营全覆盖。
2020年,陕建实现整体上市,成为陕西首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1位,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第17位。2021年,陕建首次登上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位列第86位。
越是遇到高光时刻,陕建越是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
“陕建就像人一样,总体上看起来精气神不错,但体制机制也有许多‘亚健康’。实现企业整体上市,着眼于规范运营,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张义光坦言,“我们就是要通过上市来一次彻底体检,祛除那些阻碍企业发展的‘亚健康’因素,让陕建成为一家管理规范、受人尊敬的现代化企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陕建围绕自己的家底——建筑产业链做文章,不断创新,挖掘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让产业链上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跨界电商”就是得此之妙。
今年“6·18”电商节当日,陕建物流集团的华山云商电商平台实现交易额24.26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已有8万家中小企业在此采购,5年累计线上交易额2500亿元。这引起了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高度关注,腾讯、京东、苏宁等纷纷伸出橄榄枝,期望凭借自身优势及行业经验实现合作。
这个始于为规范企业内部采购过程不透明、不清晰现象而搭建的平台,在数字化技术赋能后,迸发出了更大能量。通过“互联网+”,企业不仅解决了采购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还建立了新型供需关系。眼下,陕建正着手打造数字化集采供应链生态圈,促进产业线上线下循环。陕建物流集团总经理周鹏说:“今年4月,我们自建电商平台‘华山云商’上线,集采部门由原来的贸易商转为服务商。之前是我有啥就卖啥,现在是你需要啥我就卖啥。”
不断创新让陕建占据了行业高点,多个领域出现新支撑点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2021年,随着千亿集团和整体上市目标的提前实现,陕建开始了进入世界500强的最后冲刺。
“陕建与资源型企业不同,它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这个领域强手如林,没有最高端,只有更高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陕建总经理毛继东如是说,“无论是和优秀的同行相比,还是和自己的目标相比,都远未到可以骄傲地松口气的时候。面向未来,陕建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飞跃。”
从点到线,由线到网,一个产业究竟能“长”出多少链条?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又一个答案不断被刷新。
缺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今年以来,陕建又开始着力推动企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取得更大成效:
——3月,在北京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等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在垃圾发电、水处理、新能源、城市设施运营、海外业务等方面合作。
——5月,入驻秦创原。陕建每年投资1000万元,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创建“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围绕数字建造、零碳建筑等核心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陕建向科技型企业转型;8月12日,面向全社会发布29个科研课题,实行揭榜挂帅,“论功行赏”。
——6月,陕建与信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石油化工、绿色建材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隆基股份深入交流,就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智能建造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
创新,正在点燃陕建产业链建设的“新引擎”。
人才:从散到聚,将农民工群体打造成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陕建高度重视2万多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更加注重近50万农民工队伍建设。在他们看来,农民工也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保障农民工工资、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工社会地位、把农民工打造成新时代产业工人,这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张义光连续4年向全国两会提出的提案内容。张义光不仅向社会呼吁,更在企业中付诸实践。
4月25日,48岁的杨友谊哭了。这是他到陕建以来第二次情绪上的激烈波动。上一次,他背着铺盖、拿着家当走进陕建工地,眼前分配好的宿舍、布置好的生活用品,让他十分感动。这一天,作为陕建下辖陕西华山劳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派出的农民工代表队一员,他参加了陕建举行的经典红歌传唱会。
“在外打工几十年,头一次以企业员工身份登台表演,很激动。唱完《咱们工人有力量》,许多人眼圈都红了。”面对记者采访,这位来自咸阳秦都区的农民工搓着手说,就是感觉自己也是陕建的一员,这和以往多拿钱的感觉真不一样。
杨友谊口中说的“不一样”,正是陕建当下着力推进的一件大事——推动建筑行业产业工人职业化。
长期以来,作为建筑工人的主力——农民工一直活跃于各大建设工程上。由于日常工作基本是从一个建设工程到另一个建设工程,没有长期稳定的工作场所,流动性大,无法进行有效管理,社保很难做到正常缴纳,这也是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陕建通过自己搭建的农民工实名制系统管理平台,完成了企业在建工程上48.6万农民工的实名注册,实现劳务人员来源、工资、工种等可追溯。“我们的实名制平台还积极与省住建厅的建筑工人实名制平台、省人社厅的农民工工资预警系统对接,积极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华山劳务集团总经理陈宝斌说,“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发布农民工大数据,帮助农民工精准对接劳务用工。”
这还远远不够。
在张义光看来,传统建筑业的升级与传统建筑工人的转型应该是同步进行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
推动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要突出政策引导,深化户籍、保险等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要在权益保护、技能培训、职业鉴定等方面健全机制,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产业工人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和人文关怀,这些都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共同推动。
陕建已经迈出第一步,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陕建样板”,让建筑工人真正得实惠、有面子、受尊重。
7月28日,22岁的任旭照正在位于咸阳的陕建十一建总部基地项目钢筋集中加工车间学习“翻样”。“我是由华山劳务集团安排到这里学习的,已经学了一年,我也想像师傅一样成为专业工程师。”这个兴平小伙说话很腼腆,“在这里上升空间大,再干几年,希望自己也能当上班组长带工地。”
“荣誉感”“责任心”……这些在陈宝斌看来最能代表产业工人队伍特征的词汇,给工人和企业带来的是同一件事——提升。
目前陕建正在空港新城规划建设全省最大的建筑劳务产业园,吸引省内有影响的劳务企业进驻,实现劳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据悉,该园区集教育培训、技能鉴定、人力资源派遣、配套生活服务于一体,已被纳入西安市“十四五”规划。作为园区配套,陕建还筹划建设陕南、陕北、宝鸡、渭南四大劳务基地,就近吸纳安置当地剩余劳动力。通过对“华山劳务”自有劳务品牌的打造,带动全省建筑劳务产业规范和培训,发展建筑劳务经济。
“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是实现我国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环节。”陈宝斌说,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对工人来说,再也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通过专业培训,产业工人不仅懂图纸,还要会操作各种建筑技术软件,用知识为他们赋能。
“8月底,由陕建承办的全省农民工木工培训班将在建筑劳务产业园开班。”他说。 (王向华)
编辑:赵蕴清
忒色 9月7日下午,杨则纬中短篇小说集《这不是则味咖啡馆》分享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及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和杨则纬一起分享了这本书的读后感 2024-09-09
忒色 西安市民章先生表示,“看到从成都远道而来的朋友特别高兴,希望他们感受到西安的热情!” “在这座古老的城墙下,民谣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历史的瞬间,这不仅是音乐的享受,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的深刻体验 2024-09-09
忒色 来自陕西省旅游协会、生活服务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以及投资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分享合作模式与预期,联袂推动一诺同城生活服务平台项目的大力发展
2024-09-04忒色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外国人入境更便捷,也让像金子一样在西安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有了更多和海外亲朋相聚的时光 2024-09-02
忒色 多元融合 “交通+”缔造新生活佛坪县依托农村公路交通网络,与当地特色产业、旅游等紧密结合,以“交通+”全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09-02
忒色 她口中的廊桥,是横跨岚河的一座景观桥,也是岚皋县“夜经济”的核心区域 2024-09-02
忒色 2024-09-02
忒色 社区公益课堂乐陶陶在鑫源街道暑期社区公益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在给孩子们上课 2024-08-30
忒色 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占地面积937.5亩,承担秦岭大熊猫救护、野化培训、繁育研究任务 2024-08-26
忒色 本次活动由中国足协指导,西安市足球协会主办,旨在通过足球这一大众喜爱的项目,激发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社区间交流与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同时推广足球文化,夯实发展根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足球魅力,爱上足球运动 2024-08-26